在以往授課中經常發(fā)現(xiàn)學生在運用影響分析法論證的時候存在問題:一是根本就不明白如何使用,無法拓展內容延伸內容;二是用不好,這類考生能夠掌握一部分影響也能分析,但是整個的邏輯性缺失,致使論證效果不佳。其實這兩類考生是目前申論影響分析中的代表,第一類考生的問題在于本質上就不理解何為影響分析法,第二類考生的問題在于未掌握分析方法。那接下來就具體來闡述一下為何使用以及如何使用。
一、為什么用
為什么要使用影響分析法呢?因為它好用!一方面, 全面分析影響體現(xiàn)廣度。 另一方面,深入分析影響,體現(xiàn)深度。這兩點滿足了一類文視野開闊、見解深刻的要求。如:分析食品安全問題的危害,就包括影響群眾生命健康,影響企業(yè)生存發(fā)展,引發(fā)群眾對政府職能的懷疑,影響公信力。從群眾、企業(yè)、政府三個主體分析危害,體現(xiàn)了分析的廣度。同樣的,食品安全問題影響企業(yè)生存發(fā)展,影響該類食品涉及的其他企業(yè),相當于對行業(yè)有不良影響,進而影響市場和經濟,體現(xiàn)了分析的深度??梢姡绊懛治龇扔袕V度,又有深度,非常好用,所以我們必須學會正確運用。
二、如何用
既然影響分析法好用,我們就要把它用好。其基本寫作思路是:分論點+過渡+影響分析+總結。其中,影響分析是論證的核心部分。分論點的表達結構一般是A有利于(有助于、促進了)B,即為A推出B,而正因為A與B之間的聯(lián)系不緊密,才需要論證,即使兩者之間有緊密的聯(lián)系。那么就需要在A與B之間搭“橋”,引入C,如果A能推出C,C能推出B,那么A就能順暢地推出B。但是,引入C一個“橋”,并不能充分體現(xiàn)分析的深度和廣度,需要對C進行有效地拆分,分解為C1、C2、C3等多個“橋”,使其在數量上滿足分析有廣度,如果拆分后的“橋”在邏輯上有分層,就能體現(xiàn)分析有深度。在影響分析法中,這個“橋”包括主體、范圍、兩面等。然后再對其拆分,主體可拆分為個人、集體、政府、社會,范圍可拆分為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兩面即為積極、消極。
三、具體用
以之前考過的一個分論點為例:好政策可以明了公民美德,涵養(yǎng)德性。主體為“橋”,拆分為個人、政府、社會三個主體分析影響來論證這一分論點:好政策可以明了公民美德,涵養(yǎng)德性。古語有云,“矯失而成德”,政策矯正人們過失的深層目的是明確美德標準,成就人們的德行。當前由于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不相統(tǒng)一,知與行相互脫節(jié),公民行為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導,導致每個人模糊了對善惡美丑的判斷標準,成為普遍失德的受害者;導致黨風政風不正,為公民道德養(yǎng)成樹立不正確的示范;甚至引發(fā)公共空間行為失序,整個社會風不清、氣不正。近年深圳為救助他人免責立法,而江蘇也在進行類似立法,這樣的好政策既有助于個人將道德認知與實踐統(tǒng)一起來,又能促進公眾樹立從善如流、善惡分明的道德判斷標準。因此,好政策是涵養(yǎng)公民德性的必要之舉。
想要用好影響分析法就要做好搭橋,理順邏輯,以小見大,由淺入深的滿足分析的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