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論語》中有關(guān)“仁義禮智信”的名句
論語中“仁”的名句
1. [論語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古文今譯]孔子說:“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愛人和恨人。”
[個人淺析]孔子講“仁”,不僅是要“愛人”,而且還有“恨人”。只有做到了“仁”,才會有正確的愛和恨。
2.[論語原文]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古文今譯]樊遲問孔子怎樣是仁,孔子說:“仁人對難事,做在人前面。有收獲時,他得在人后,這可以說是仁了。”
3.[論語原文]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古文今譯]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仁德人喜愛山;聰明人靈活,仁德人專一。聰明人快樂,仁德者長壽。”
4.[論語原文]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5.[論語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人,很少有仁愛之心。”
6.[論語原文]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譯】孔子說:“有志之士,仁義之人,不能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損害仁,而應(yīng)舍生忘死來維護仁義。”
7.[論語原文]子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子夏說:“廣泛學(xué)習(xí)鉆研,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出問題并且聯(lián)系實際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論語中“義”的名句
1.[論語原文]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2.[論語原文]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譯】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dāng)枕頭,樂趣就在其中了!用不義的手段得到富貴,對我來說,(那些富貴)就象(天上的)浮云。”
3.[論語原文]子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原】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約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譯】子路問怎樣才是一個完美的人,孔子說:“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清心寡欲,卞莊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藝;再用禮樂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說:“現(xiàn)在的完人又何必這樣呢,見到財利時,能想到道義;見到國家有危難時,愿付出生命;長期處于貧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諾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4.[論語原文]子曰:“務(wù)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譯】樊遲問怎樣才是“智”,孔子說:“專心致力于(倡導(dǎo))人民應(yīng)該遵從的仁義道德,尊敬鬼神,但要遠離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問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5.[論語原文]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fù)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譯文】 有子說:“講信用要符合于義,(符合于義的)話才能實行;恭敬要符合于禮,這樣才能遠離恥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6.[論語原文]子曰:“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譯文】孔子說:“真正的通達是:品質(zhì)正直,懂禮義;善于觀察別人講話的臉色;??紤]如何謙恭待人。”
論語中“禮”的名句
1.[論語原文]子曰:“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譯文】孔子說:“不合符禮教的話不能看,不合符禮教的東西不能聽,不合符禮教的東西不能說,不合符禮教的事不能做。”
2.[論語原文]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譯文】孔子說:“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你一旦這樣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贊許你是仁人了。實行仁德,在于自己,難道還在于別人嗎?”
3.[論語原文]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譯文】有子說:“禮的應(yīng)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王的治國方法,先賢流傳下來的道理,最可貴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禮行事)。無論大事小事,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諧執(zhí)中的辦法去做,有時也會行不通。這是因為為和諧而和諧,而不依照禮制來節(jié)制,也是不可行的。”
4.[論語原文]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譯文】 孔子說:“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禮的規(guī)定去事奉君主,別人卻以為這是謅媚呢。” 【評析】孔子一生要求自己嚴格按照周禮的規(guī)定事奉君主,這是他的政治倫理信念。但卻受到別人的譏諷,認為他是在向君主諂媚。這表明,當(dāng)時的君臣關(guān)系已經(jīng)遭到破壞,已經(jīng)沒有多少人再重視君臣之禮了。 5.[論語原文]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譯文】孔子說:“處于上位卻不寬容,向人行禮沒有敬意,面對喪事毫不悲傷,我還有什么期待呢?”
6.[論語原文]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譯文】孔子說:“能夠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那還有什么困難呢?不能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怎么能實行禮呢?”
7.[論語原文]子曰:“君子博學(xué)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譯文】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xué)習(xí)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jīng)叛道了。”
8.[論語原文]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譯文】孔子說:“只是恭敬而不以禮來指導(dǎo),就會徒勞無功;只是謹慎而不以禮來指導(dǎo),就會畏縮拘謹;只是勇猛而不以禮來指導(dǎo),就會闖禍,只是率直而不以禮來指導(dǎo),就會說話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親屬,老百姓當(dāng)中就會興起仁的風(fēng)氣;君子如果不遺棄老朋友,老百姓就不會對人冷漠無情了。”
論語中“智”的名句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原】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孔子說:“子路啊,我告訴你的知識,你都知道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種態(tài)度才是明智的。”
2.務(wù)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原】樊遲問知,子曰:“務(wù)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譯】樊遲問怎樣才是“智”,孔子說:“專心致力于(倡導(dǎo))人民應(yīng)該遵從的仁義道德,尊敬鬼神,但要遠離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問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4.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譯】孔子說:“聰明智慧的人喜愛水,有仁德的人喜愛山;聰明智慧的人活躍好動,有仁德的人沉靜穩(wěn)重;聰明智慧的人快樂,有仁德的人長壽。”
5.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原】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譯】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條,我都沒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子貢說:“(這正是)老師您的自我表述啊!”
6.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zhì)?”
【譯】孔子說:“與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是一件美事。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論語中“信”的名句
1.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譯文)孔子說:“治理一個大國,要嚴肅認真地處理政事,講究信用,節(jié)省財用,愛護臣下,根據(jù)農(nóng)事的忙閑合理使用民力。”
2.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
(譯文)孔子說:“年輕弟-子,在家孝順父母,出門敬重兄長,言語謹慎守信博愛眾人,親近仁人。做到這些后還有余力,就用來學(xué)習(xí)文化典籍。”
3.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xué),吾必謂之學(xué)矣。”
(譯文)子夏說:“對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獻出生命;與朋友交往,說話守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經(jīng)過學(xué)習(xí),我必定說他學(xué)習(xí)過了。”
4.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xué)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不會有威嚴;從事學(xué)習(xí),學(xué)業(yè)就不會鞏固。要把忠誠和信實作為(待人處事的)主導(dǎo)思想。不跟與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錯誤,要不怕改正。”
5.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譯文)有子說:“諾言符合義的原則,才可以實踐諾言。恭敬符合禮的原則,才可以免遭恥辱。依靠自己的親族,也就可靠了。”
6.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車少了輗,小車少了軏,車子還怎么能走呢?”
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譯文)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學(xué)生:古代文獻,行為規(guī)范,對人忠心,誠實守信。
8.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譯文)孔子說:“說話一定兌現(xiàn),做事一定果決。這是(不懂變通的)固執(zhí)的小人呀!不過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9.子張問仁于孔子??鬃釉唬?ldquo;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譯文)子張問孔子,怎樣做可以稱仁。孔子說:“能將五種品德施行于天下,就可以稱仁了。”子張說:“請問哪五種。”孔子說:“恭敬,寬厚,信實,勤勉,(給人)恩惠。恭敬就不會招來侮辱,寬厚就能得到眾人擁護,信實就會得到別人任用,勤勉就會有成績,(給人)恩惠就足以使喚人。”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辦事沒有盡心盡力嗎?與朋友交往沒有做到誠實守信嗎?老師傳授的學(xué)業(yè)沒有經(jīng)常復(fù)習(x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