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學內容的研究與分析,是對教學目標確定所要達成的教學活動的終點目標、學生在學習開始時的起點能力轉化為終點能力所需要的知識、技能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比較詳細的剖析過程。具體來說,完成研究與分析教學內容任務的過程,也就是教師認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科學地設計和安排教學內容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表達或呈現(xiàn)的過程。
對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和知識結構,必須經過教師的再選擇、再組織、再加工,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核心工作是激活和活化教材的知識,通過這個激活和活化的過程,使教材中表面上看是死的知識變成教學過程中生動的、活潑的知識,這個激活和活化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對教材知識的內化過程,即把教材的知識內化成為教師自己的知識,這應該是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完成研究與分析教材任務的靈魂。
一、學習對象分析
學生是教授的對象,學習的主體。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學習興趣、學習中思想和情緒、現(xiàn)有知識水平,預測學生學習時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和問題。
(一)學習對象分析的目的
學習過程是學習者主動認識的過程,學習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所確立的目標能否實現(xiàn),關鍵在于學習內容是否完全針對學習者的特征。作為學習活動主體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以自己的特點來進行學習的。分析學習者的目的在于為學習者提供合適的教學內容和選擇運用恰當?shù)慕虒W策略。這對教育者來說,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說,可以做到有準備的學習。
(二)學習對象分析的內容
學習對象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學習需要分析、起點能力分析、學習者背景知識的分析、一般特征分析以及認知風格分析。
1.學習需要分析
新課程強調“教”服務于“學”,把學生置于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核心地位。教師必須研究學生的需要,了解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與情感,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水平進行分層教學,從而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教學整體效果。
學習需要是指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與期望他們達到的學習狀態(tài)之間的差距。只要分別了解期望學生達到的學習狀況和他們目前的學習狀況,就可得出二者的差距,而這個差距就是學習需要,這個分析過程就是學習需要分析。
設計一∶在“送教下鄉(xiāng)”活動中,根據(jù)農村中心校學生已經掌握了自然數(shù)、分類、奇數(shù)、偶數(shù)、約數(shù)等背景知識’首先讓學生把班級同學的學號數(shù)一1~16根據(jù)奇數(shù)與偶數(shù)進行分類。接著讓學生找出2~16各數(shù)的所有約數(shù),并根據(jù)約數(shù)個數(shù)的特征把這些數(shù)分成兩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嘗試概括這兩類數(shù)的特征,進而在教師的不斷追問下,師生共同概括出什么叫質數(shù),什么叫合數(shù)。
設計二∶在校際交流活動中,根據(jù)縣實驗小學學生已經掌握的背景知識,首先讓學生把班級同學的學號數(shù)——1~59根據(jù)奇數(shù)與偶數(shù)進行分類。接著讓學生找出1~59各數(shù)的所有約數(shù),并根據(jù)約數(shù)個數(shù)的特征把這些數(shù)進行分類(應該分成三類)。在分類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獨立嘗試概括、討論交流、匯報辯論,揭示出質數(shù)、合數(shù)的概念,明確“1既不是質數(shù)也不是合數(shù)”通過對“質數(shù)與合數(shù)”_課不同教學設計的分析,我們認識到,正確地分析學習者的背景知識,是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重要基礎。
4.一般特征分析與學習風格分析
一般特征是指學習者個體的學習產生影響的心理、生理和社會的特點,包括年齡、性別、知識背景、個人對學習的期望、學習興趣與動機、工作與生活經歷、文化背景等。學習者的一般特征只是影響學習的背景因素,即便如此,這些因素還是對學習者學習新知識起著促進或妨礙的作用,并影響教師對學習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影響教學方法、教學媒體和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與運用。學習風格是個體在理解、儲存、轉換和利用信息過程中所偏好的相對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方式。有的學生善于想象、善于邏輯推理,有的學生善于形象思維……作為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